075-925139506
当前位置:主页»荣誉资质»荣誉资质»

生态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尚——南通平原林业调查

文章出处:bobapp官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3-04-23 03:47
本文摘要:——江苏南通平原林业调查之一曹志娟中国绿色时报7月8日报道编者按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林业的出路在哪里,林业怎样在建设新农村中有所作为,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南通近年来的林业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破解,其经验可以成为林业政策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相近地区林业发展的参照,应当引起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过去,南通的林业和生态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截至1997年,森林覆盖率仅为6.2%。

bobapp官网

——江苏南通平原林业调查之一曹志娟中国绿色时报7月8日报道编者按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林业的出路在哪里,林业怎样在建设新农村中有所作为,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什么地位?南通近年来的林业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破解,其经验可以成为林业政策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相近地区林业发展的参照,应当引起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过去,南通的林业和生态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截至1997年,森林覆盖率仅为6.2%。

近年来,特别是印度洋大海啸后,南通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生态建设对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强市富民的支撑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沿海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快速发展林业的道路。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经验:生态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尚,生态产业打造农村新风貌,生态安全构筑绿色新屏障。近日,记者赴南通采访,所观所闻印象深刻。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让鸟儿自由地飞翔,甜美地憩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近日,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季品辰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发出爱鸟护鸟倡议书。这是江苏省南通市本年度爱鸟周诸多活动中的一项。南通市爱鸟周活动已经举办5年,每年主题不同、形式各异,吸引不同的人群参与。

每年春夏,市民和中小学学生之间,都要掀起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热潮。学校大队辅导员冯旭说:“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应从娃娃抓起。

为参加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利用废旧物品亲手制作了大大小小的鸟巢,让博物苑的工作人员挂起来,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鸟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美好。”承办这次活动的南通博物苑,始建于1905年,是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首创的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分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苑中植物多样、鸟语花香,自然与人文并重,馆舍建筑与园林建设相互映衬,室外的自然生态与室内科普展品相得益彰。

独具特色的园馆结合,使南通博物苑具备传播人文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双重功能。南通博物苑秉承张謇“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办馆理念,成为江苏省的“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在这样的场所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极富象征意义。

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长、博物苑苑长王栋云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个文化是包含人文文化和自然文化的大文化,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南通博物苑在市民心中有很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与林业局携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纳入生态文化教育的因子,使南通博物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

”“观念上重视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南通农林局分管林业的副局长房健说,“南通是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平原地区,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接近1000人),可谓寸土寸金。

过去,不少人认为南通没有森林,也不需要林业,曾让南通的林业工作远远滞后于其他地区。生态文化宣传和普及工作就是在意识上让每个南通人认识到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发展林业、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观念。可以说,我们每年举办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为精神文明领域的‘南通现象’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建立人与人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引领人们广施博爱,将爱延伸到自然生态、野生动植物之中,形成了建设绿色家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新风尚。

”《南通古树名木》的出版发行是这种风尚的具体展示。南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为了让这些穿越了历史长河,有生命、独具自然和人文双重价值的自然文化遗产在新世纪继续绽放它们的芬芳,自2001年始,南通市林业局就组织了对古树名木的资料收集和保护复壮工作。

历时7年的普查和整理,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南通现存的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生存状况,在此基础上,2008年1月,出版发行了《南通古树名木》。书中详细记载了506株古树名木的资料,使南通在对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有生命的绿色文物,是活的化石,是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主编房健说,“《南通古树名木》的出版,是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这是古树名木保护的第一步,我们以此书的出版呼吁和唤起全社会人们共同保护身边的每一株古树名木。”“南通古树名木是南通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名片。”中国林业出版社副总编辑邵权熙说。

《南通古树名木》不仅详细记载了生活在南通的506株古树名木的资料,更是一部具有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人文读本。“对南通的古树名木资源加以整理,是南通农林局做的一件令市民非常满意的工作。这反映了南通人民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南通市委副书记黄利金说,“古树名木展示了人杰地灵的南通历史,彰显了江海之滨勤劳智慧的南通人文精神,使南通独具特色的江海文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也是对精神文明领域‘南通现象’的补充和贡献。”生态文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南通,林业并没有因为林地限制被边缘化。

南通务林人以生态文化建设的新作为增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光彩,在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中夯实了自己的位置,有为有位,拓展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正成为南通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指针。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尚,—,bobapp官网,南通,平原,—

本文来源:bobapp官网-www.gnanavidyalaya.com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Copyright © 2005-2022 www.gnanavidyalaya.com. bobapp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http://www.gnanavidyalaya.com  XML地图  bobapp官网_搜狗指南